百科详情
果果小编
2019-06-26
一)建立:
1.制度须涵盖所有要求
2.制度合理化,富有弹性,更具有可操作性
3.需规划以证据证明按制度实施
二)实施
1.有法可依
2.有法必依
3.执法必严
4.违法必究
5.有据可查
三)发展预防胜于事后纠正.
ISO9000精神说白了就是它的精髓部分,说写做一致,即写你所说,做你所写,再往深的说就是制度化/规范化工作,而我们通常讲的推行ISO9000仅仅是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加入ISO9000的条条框框而已,所以我们企业推行9000不能只注重框架部分而忽视了它的精髓部分.不然只是劳命伤财,得不偿失
ISO9001标准博大精深,是多少年来管理专家研究成果的总结。
要想把9000标准理解深、理解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使见过太多太多的国内的企业人员反过来跟我们谈他们对标准的理解–一笑置之,国外的先进思维想拿到国内的企业中来才是最难的。
ISO9000标准的精神,或曰实质,这个在各种文件、宣讲中已经讲得太多了。他们说过的,如“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一类的,我不想再说。只想说些不一样的,或者用现代话说,叫做“另类”的。我觉得,正是这些人们说的太少的“另类”的东西,造成了我们对iso90001标准理解的误区,造成9000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ISO9001:2008开篇第一句话就是“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应当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ISO9000:2008第0.1条)既然是战略性的,就需要组织的最高管理者首先分析组织内部的各种需求,第一项需求分析就应当是——我们的组织需要这个东西吗?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大部分企业没有做这种需求分析。
为什么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答案各种各样(不是官话,而是心里话):“因为形势所迫”、“因为市场的需要、客户的要求”、“因为大家都有了我不能落后”……这样的需求不是内在的、自发的,而是外部的、强制的。正是由于我们的组织缺乏内在动力,致使质量体系的推广和运行工作受阻、流于形式。
真正的动力在哪里?应该在企业内部;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是企业提高自身素质的急迫需要。要有“众里寻她千百度”的心情,才会有ISO9001的春天。
一个企业,首先要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还要有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才会有对ISO9001的诉求。有了诉求,才会真正去做。而目前的状况是,我们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或者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或者有一些虽然有了制度却没有提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强行推行质量体系,取得了质量“通行证”,反而就忽略了企业的基础建设。这无异于在沙滩上建高楼。不但高楼建不起来,反而把沙滩破坏殆尽!就我这十年来所见所闻的范围,没有见过哪个企业是因为急需提高管理水平而求助于ISO9000的,另一方面,也没见到哪个企业因为搞质量管理体系而使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的,没见到哪个企业因为有了质量管理体系而使产品质量因此有了保障的(还不用说提高)。
大多数企业的ISO9000质量体系根本就是市场行为的结果、为了认证而认证。没有几个企业真正能执行好。我想用一句尖刻的话来形容一下我们十几年来推行ISO9001的工作:iso9001质量认证流于形式太多了,市场调节是不当的。
这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而是实际情况。起码到现在,符合我自己看见、听见的实际情况(前面我说过,我没见过外资企业和实行外方管理的合资企业的情况)
听说过这样一个合资企业(实行外方管理)的故事。在作9000认证之前的几年,他们已经在企业内部作9000体系的运行工作。他们完全实现了企业的自我约束,严格要求自己按照iso9001标准来作管理。其严格程度从下面这个做法就可见一斑——他们规定体系的内部审核频次是:每月一次!等到要做iso9000认证的时候,审核机构去了两个高级审核员,楞是没有提出一个不符合项来(不是敷衍,而是真的提不出来了),一次顺利通过。这就是自我约束的效力,是企业自我动力使然。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